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爲主
當前,隨着各地陸續入冬,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時期。
監測顯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爲主,此外還有鼻病毒、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
分析認爲,近期我國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續上升與多種呼吸道病原體疊加有關。
不同年齡羣流行的主要病原體不同
多病源監測結果顯示,不同年齡羣體流行的主要病原體不同:
1—4歲人羣以流感病毒、鼻病毒爲主,
5—14歲人羣以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腺病毒爲主,
15—59歲人羣中以流感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爲主,
60歲及以上人羣以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普通冠狀病毒爲主。
如何判斷是哪種病原體感染?
【流感病毒】
● 流感一般表現爲急性起病、發熱(部分病例可出現高熱,達39-40℃),伴畏寒、頭痛、肌肉關節痠痛、極度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後不適、嘔吐、腹瀉等症狀。
● 輕症流感常與普通感冒表現相似,但其發熱和全身症狀更明顯。
● 重症病例可出現病毒性肺炎、繼發細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休克、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等肺外表現及多種併發症,甚至死亡。
● 病情較爲嚴重的患者,或有重症化趨勢的患者,應使用抗病毒藥物,如奧司他韋和扎那米韋等。這些藥物可以縮短病程並減輕症狀,但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肺炎支原體】
● 肺炎支原體是自然界中常見的病原體,既不是細菌,也不是病毒。注意肺炎支原體感染≠支原體肺炎。
● 肺炎支原體感染是我國兒童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見於5歲及以上兒童,但5歲以下兒童也可發病。
CBA重磅罚单:两大国手逃过禁赛四人被罚合计20万 福建主帅被警告
● 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的臨牀表現差異較大:輕者可不發病,或僅表現爲上呼吸道感染;重者可致肺炎、肺實變、胸腔積液等。
● 支原體肺炎的一線治療藥物是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包括阿奇黴素、紅黴素、克拉黴素等。青黴素、頭孢類抗生素對支原體肺炎治療無效。
● 對於大環內酯類藥物治療無效、8歲以上兒童可以使用四環素類藥物,如多西環素、米諾環素。注意,一定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用藥。
【呼吸道合胞病毒】
●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病毒。由於受病毒感染的細胞會融合在一起,形成類似“合胞體”的大細胞結構,因此被形象地賦予了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名稱。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比較容易在嬰幼兒流行,感染後早期症狀類似於普通感冒,可出現鼻塞、流涕、打噴嚏、咳嗽、聲啞、低燒等症狀,多數感染患兒症狀會在1—2周內自行消失。
● 目前國內還沒有針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者的特異抗病毒藥物和治療方法。一般使用常規抗病毒藥物以及止咳化痰類藥物等對症治療即可好轉,但如果出現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難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治療。
【腺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
● 這些也是呼吸道感染中常見的病原體。這些病毒感染沒有特效治療藥物,以觀察病情變化和對症治療爲主。
● 腺病毒有很多種分型,其中只有部分型別感染纔可能在兩歲以下的兒童中引起比較重的腺病毒肺炎。一些比較大的兒童可能檢測出腺病毒陽性,如果沒有明顯的下呼吸道感染,可以先對症處理。
● 像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也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一般來說就像普通感冒一樣,只要正規的護理、對症用藥、適當多喝水、多休息就可能安然度過感染階段。只有少部分免疫功能低下的或患有基礎疾病的患兒,在特殊情況下當病毒侵犯到下呼吸道纔可能引起一些比較重的感染。
呼吸道感染熱點問答:
1.出現混合感染怎麼辦?
●早期鑑別診斷很重要,多數醫療機構能夠對流感病毒、新冠病毒、支原體等做檢測。
●如果流感或新冠病毒合併支原體感染或合併細菌感染,通常需要加用抗菌藥物,同時給予退熱、止咳化痰等對症治療(抗菌藥使用需醫生指導)。
中國大陸據悉指導明年銀行信貸投放節奏 一季度增量不超過前五年均值
●對大多數患者而言,遵照醫囑居家規範服用藥物、多飲水和充分休息後,病情可在1至2周得到緩解。
●如果發熱持續時間超過72個小時或體溫超過40℃,或頻繁咳嗽以致影響正常生活,或出現胸痛、喘憋、咯血、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精神差、頻繁嘔吐等症狀時,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2.孩子出現發燒、咳嗽之後應該怎麼辦?孩子出現哪些情況一定要去醫院?
● 大醫院人員密集、等候時間長,交叉感染風險較高,建議症狀較輕的患兒首選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醫院兒科等就診,在兒童專科醫院就診明確診療方案以後,也可以通過醫聯體轉診到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後續治療或居家治療。
● 根據專家建議,孩子出現超高熱或持續發熱超過三天、頻繁咳嗽影響正常生活、精神狀態不好甚至出現嗜睡、呼吸頻率增快或呼吸困難、頻繁嘔吐、皮疹、頭痛或抽搐等,應及時帶孩子就醫。
3.預防呼吸道疾病,日常怎麼做?
*預防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是接種疫苗,通過接種流感疫苗可以有效減少感染、發病和重症發生的風險。
●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證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營養、適當體育鍛煉。
● 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遮住口鼻,注意手衛生、勤洗手,儘量避免習慣性觸摸眼睛、鼻、口。
● 保持家庭和工作場所的環境清潔,室內定期開窗通風(通風期間做好保暖)。
● 老年人、兒童、孕婦、慢性病患者等高風險人羣要儘量少去人羣密集的公共場所。
● 有症狀及時休息和就診。一旦發生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患者應居家休息。如果症狀較重的話,應做好防護,儘早就診。
4.如何通過健康飲食,增強免疫力?
●合理免疫維持的重要基礎是合理膳食,重要前提是食物多樣化。
●要確保充足的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它構成了免疫物質的一個重要基礎。
●要保證新鮮充足的蔬菜和水果的攝入。
●保證每天充足的飲水。
●保持好健康合理的體重,是維護良好免疫力的重要基礎,做到“吃動平衡”。
編輯 毛天宇